没有墙的教室——校园更新中的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 Classroom Without Walls: Design of Informal Learning Space in Campus Renewal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2日        点击数量:973

杨晓青

YANG Xiaoqing

 

上海市实验学校成立于 1987 年,采用特有的小学至高中 10 年一贯弹性学制(常规为 12 年),是基础教育领域一次前所未有的整体创新改革实验,校名也由此而来。特殊的学制使得学生的年龄跨度非常大,学生和校园的关系也更为持久和紧密。作为上海最优秀的学校之一,学校自成立以来在师生资源、 课程改革、教学创新等软件方面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这也导致相对固化的校园空间硬件出现了不同步,具体表现为: 1)标准模式化的空间布局比较单一粗放,缺乏休憩、交流等柔性场所;2)空间多以满足功能为主,缺乏细腻的友好型元素以及对青少年学生群体的吸引力;3)绿地空间以观赏类为主,大多附属于建筑周边,缺乏参与度和活动引导;4)存在一些缺乏特色、使用率低的消极空间。

(1)丰富校园生活的水舞台

改造设计提出水舞台的主题,强调开放、通透和参与,在正式的报告厅之外,创造一处非正式的活动空间,旨在利用环境的改变引发学生的互动。方形的基地里最大化安排了一片弧形水池作为活跃元素,将报告厅完全呈现,成为校园中最开放的公共活动平台。

(2)鼓励交流的阳光工作室

改造设计融合了植物、图书、工作台 3 个周边要素,提出阳光工作室的概念,旨在创造一个鼓励学生交流的非正式学习空间。通过保留原有结构柱和减去非承重墙面,将内外走廊完全接通,既保持良好的采光通风,也方便学生进入。在没有降低通行宽度的前提下,更新后的走廊空间更为开敞和通透,也更便捷。

(3)具备生态与自然教育功能的雨花园

雨花园中采用了许多自然友好型的设计,启发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下凹式雨水花园可在暴雨期间起到短时间蓄水作用,实现海绵城市的缓冲效应;花园的硬质铺装采用了生态透水地坪做法,使步行更为安全和舒适;大草坪下预埋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回收雨水,循环用于水景、绿地浇灌以及卫生清洁;大草坪边的挡土墙中的填充材料来自拆除工程中的废料,座位部分的木材源于原有的花架,做到循环回收利用;小体量的蔬菜园则提示学生关心土地与环境。

(4)没有墙的树桌花园教室

改造设计以树桌为概念,将大树和桌子作为核心要素,构建出一个没有围墙的教室。庭院四周的封闭边界全部打开,形成通透空间,四面八方均可进入,也能在内部停留。为了实现室内与室外一体化的空间,室内外地坪完全平顺衔接,在满足无障碍通行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步行的舒适度和顺畅度。可进入式的庭院花园使得校园中心区域的整体性极大增强。

上海市实验学校基于美丽校园计划的校园更新案例,以十分务实的方式拓展了教育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非正式学习空间与其说是突破和创造,不如说是寻找和发现:从现状中寻找机会,从空间中发现潜力,最终实现契合学校特色与教育发展的没有墙的教室。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维修和装饰美化工程,而是基于既有校园格局的多元营造与复合利用。多元营造意味着尽可能创造出多种空间形态,以适应多样化的校园生活,追求更多的趣味性与亲和力,增添校园空间的丰富度;复合使用意味着单一空间能满足不同的课程和使用需求,以开放和灵活的布局,实现弹性使用和多场景适应,强化空间的使用效能。在社会对基础教育持续关注并且加大投入的时代,源于存量更新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塑造,对于有着类似需求的中小学而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项目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 300

设计单位:大观景观工作室(上海大观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上海市实验学校

设计团队:杨晓青,张向阳,王骏杰,孙杰,张先之,张燕飞,邹敏,吕文瑛,尚倩云

设计时间:2015 6 月—2018 8

 

编辑:刘昱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