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荡布依山村保护更新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Gaodang Buyi Mountain Village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5日        点击数量:127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山村工作室安顺市建筑设计院

SHANCUN Atelie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Anshu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1项目背景

黔中安顺镇宁、关岭一带为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峰林地貌区,地形破碎,生态敏感。布依族聚居于此,历代经营形成“布依四十八大寨”。村寨通常位于喀斯特山脚,背靠山林,面向河流水田。村寨内部街巷随山势起伏,民居建筑多为石墙木构,且屋顶同样以石板铺砌而成,空间格局与建筑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民族与地方特色浓郁。此外,村寨在过去战乱年代普遍于山顶险峻之处兴建防御性的“山坉”,遗迹至今可见。

高荡村是该地区布依村寨的典型代表。村寨位于白水河谷地带一处喀斯特山间小盆地,布依语称为“瓮座”,取“群峰上托着一口锅”象形之意。村民在平坦的山间小盆地上开垦小片稻田,并在早期以此为主要生计。村寨房屋主要位于山脚,以广场为中心,顺地形规则地向外发散出数条石砌民居及围墙围合出的巷道。村寨后方高山悬崖与村中喀斯特孤峰之上,分别有大坉营盘与小坉营盘遗址。近年来,和周边其他布依村寨一样,高荡村面临生态环境退化、既有民居居住品质降低、新房建设失序、文化特色逐渐淡化、村寨凝聚力减弱等问题。自2015年起,在高校与地方的共同支持下,针对该村研究型设计工作开启,经前期调查研究、社区发动、设计沟通等阶段,于2019年起开始对设计进行陆续实施。

2设计内容

在前期多尺度调查与多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团队总结得出重视整体、珍视土地、适应地形、顺应水势、规避灾害、就地取材、规模适度等适应性策略。并在设计中重点处理人工与自然、场所与精神、传统与未来3对关系,通过具体项目分步实施。

2.1人工与自然:山林-稻田-村寨的再平衡

历史上,白水河谷地带布依村寨的建设遵循着“占山不占田”的原则,重视对脆弱喀斯特地区生态的保护。近年来,原本小盆地中的稻田一部分被新建房屋占用,一部分则逐渐废弃成为荒地,无组织的排水导致村寨周围地表水体氮含量过高,周边山林植被也有一定程度的退化,小盆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扰动。在更新计划中,首先提出保育山林,同时复垦稻田,修复小盆地内的稻田湿地系统,生态化组织稻田内外径流,促进生态水体自净,采用本土生态手法营造出喀斯特乡野田园景观。同时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控制未来新建民房继续向田地扩张的趋势,重新调适山林–稻田–村寨的均衡格局。

2.2场所与精神:激活遗产、激励社区

山下的村寨与山顶的“坉”共同构成高荡的建成遗产。在历史上的动乱时期,高荡村共修建了小坉和大坉2处避难“山坉”,用于应对外敌入侵,其中,大坉遗址位于后山山顶的悬崖之上,遭受百年风雨侵蚀,留下遗迹,成为见证村寨历史的文化景观。上山道路亦经年失修,植被杂乱。在更新计划中,修整了从村寨中央广场到山顶大坉遗址的“纪念之路”,连接并激活村寨的重要建成遗产。

现阶段,“纪念之路”步道系统连接了3处重要节点。起点的村寨中央广场是高荡村的中心,承载着村民日常生活、集会、仪式等功能,其四周传统民居建筑的石墙的立面与石拱寨门反映了典型的地域特征。近年来,围绕广场新建造的建筑和设施对其整体性造成了一定破坏。在保护更新中,拆除近年违建的建筑和设施,重塑广场的围合立面,修复广场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途中的观景台选址于后山背面山腰一处废弃院落基址之上,顺山势而建的同时引导视线,可以看到周围其他布依村寨的多处山坉遗址。当地布依民众节庆时在此登高望远,游客也可由此了解白水河谷地带布依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终点处修建了一处布依档案馆,选址位于大坉遗址悬崖之下,在建设中适应地形,控制体量与形态,以保证对大坉遗址及周边景观的最小干扰。档案展示馆在树木的掩映下,消隐在环境中。室内保留和清理了原有的岩石作剧场台阶用,可直接俯瞰山下的高荡村庄。建成以来,布依档案馆已成为工匠研讨、儿童研学、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创造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重效益。

2.3传统与未来:探索山村居住的可能

针对村寨中传统民居建筑普遍表现出的采光性能不佳、冬季保暖效果差、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更新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围墙的热工和采光性能,优化室内功能布局。目前,修复利用废弃民居,优化功能及空间布局,整体改善了居住舒适性能。其中一处半坍塌的传统民居以插入玻璃小屋的形式进行修复,获得更好的采光同时展示布依族传统民居的内部木构情况,并根据现代生活需求优化交通流线,置入现代卫生设施,以此提升传统砖石民居主要生活空间的品质,有效应对家庭产业经营、乡村现代生活等未来发展场景。

3工作方法

保护更新工作贯彻了本土知识—全球视野—适用技术的工作思路。首先,尊重并系统总结该地区布依民众在长时间的营建中形成的本土知识,分析其科学机理与当代适用性,将其充分贯彻于设计实施之中。其次,研究与设计工作始终具有全球视野,将高荡的在地工作与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等全球性议题相结合。最后,针对山地环境、村寨空间、民居建筑等面临的具体问题,选用适用技术,通过适当手段适度介入。

保护更新工作遵循了调查研究—社区融入—设计实施的工作流程。对白水河地带开展的调查研究为研究型设计奠定了基础。在保护更新计划制定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度融入高荡村寨生活,与村民与地方政府建立信任,广泛征集意见,主动吸纳本地工匠经验,设计实施得以顺利推进实施,并收获积极的使用反馈。保护更新工作重点更在于承载布依民族历史的场所精神重塑,激发村民文化自豪感、村民参与营造又进一步加强社区凝聚力,使高荡布依山村在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维度上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项目获2021 LA风景园林奖人文关怀卓越奖)

 

 

 

 

 

 

 

 

 

 

项目地点: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宁西街道高荡村

项目规模:0.14 km2

项目设计时间:20199

项目完成时间:202112

客户名称: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宁西街道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山村工作室、安顺市建筑设计院

主持设计师:周政旭

在地总协调:封基铖

各阶段参与项目人员:贾子玉、胡杰、高梦瑶、黄小静、潘子妍、原雅迪、王念、方茗、李佳蕙、杜新颖、王荣、王勇、周畅、陈晨、龚衡、张宽、刘加维、黄婷婷、卢玉洁、罗亚文、王训迪、刘志强、程思佳、刘玮琪、李修竹、许潮、严妮、李凤蝶、代亮、李龙虎、霍振曦等

施工单位:贵州天卓地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高荡村村民施工小组

图片来源:图1358~11由许昊皓拍摄,图2467由项目团队拍摄或绘制

 

编辑:刘昱霏